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2016年第三季度黨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發布時間:
2016-08-17
——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極其重要的講話。講話中,他全面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貢獻,剖析了歷史和現實的關系,深刻闡述了黨面向未來、應對挑戰的治國理政道路。這是一篇貫穿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綱領性文獻,是指引中國共產黨更好擔負歷史使命的行動指南。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的重要政治任務。通過學習講話,我們將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總結經驗,更加深刻地理解95年來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秘訣;通過學習講話,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辨析形勢、開拓創新,更加明確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黨的建設與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學習講話,我們將能夠自勵自省,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更好地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一、三個“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
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用三個“偉大飛躍”科學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這三個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歷史貢獻,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大歷史性貢獻體現在三個“偉大飛躍”中,三個“偉大飛躍”是屬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的,它使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上、在社會主義的歷史上、在中國歷史上都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深刻啟示我們: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的領導,中華民族就無法改變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我們國家就無法團結統一,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向繁榮富強,這充分證明了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要性。同時,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歷史和血淚寫就的,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民族和人民付出了最大的犧牲。
二、三個“永不動搖”,體現了習近平一以貫之的歷史觀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回顧歷史,正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總結經驗,正是為了沿著歷史揭示的正確方向繼續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劑,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通過學習歷史可以知道我們黨是怎么走過來的,所以它是教科書;通過學習歷史可以知道我們黨有哪些基本經驗,所以它是營養劑;通過學習歷史可以知道我們經歷了哪些苦難、有哪些教訓,所以是清醒劑。習近平總書記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在此次“七一”重要講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總結95年的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長期堅持三個“永不動搖”,即: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他以此告誡全黨,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的“歷史是不可能割斷的”歷史觀是相通的。他曾多次指出,“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三個“永不動搖”,正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總結和發展。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在講話中深切懷念了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為中國共產黨建立、鞏固、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一輩革命家,深切懷念了為建立、捍衛、建設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懷念了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頑強奮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指出,他們為祖國和民族建立的豐功偉績會永垂史冊!他們的崇高精神永遠銘記在億萬人民心中!
這段講話正是對一段時間以來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有力回應。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各種手段詆毀、丑化、抹黑我們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試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功績、黨的領導地位,消解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指出,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的光輝歷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能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從而旗幟鮮明地亮出了中國共產黨對待歷史的根本立場和科學態度。
三、十個“不忘初心”,直面中國共產黨人“歷史性”考試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是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主題,也是貫穿講話始終的一條紅線。這是面對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直面中國共產黨如何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不斷完成“歷史性考試”這樣一個歷史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以一個偉大馬克思主義者的創新精神和歷史擔當,代表我們黨作出的科學回答。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什么是“初心”?黨的宗旨、黨的章程中早已明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初心”;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是“初心”;為了人民勇于奉獻、敢于犧牲,是“初心”;始終保持革命性、人民性、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高度統一,是“初心”……初心,就是偉大理想與偉大使命的統一。
十個“不忘初心”,除去一頭一尾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與號召外,另外八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是他圍繞如何在“歷史性考試中”向全黨和全國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分別從八個方面進行的闡述。第一個不忘初心,是從黨的指導思想方面,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來解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第二個不忘初心,是從理想信念方面,強調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建設的戰略任務,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第三個不忘初心,是從“四個自信”方面,強調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第四個不忘初心,是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方面,強調這是當前我們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第五個不忘初心,是從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第六個不忘初心,是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方面,強調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第七個不忘初心,是從外交戰略方面,強調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第八個不忘初心,是從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事實上,這八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是八項任務,前兩項側重“不忘初心”,后五項體現“繼續前進”,中間第三項承上啟下。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八個字語言凝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在建黨95周年這個歷史節點上,我們黨以這八個字作為主題,意義深遠。這與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行的憂患意識、底線思維是一脈相承的——我們社會發展的航船越是劈波斬浪、高歌猛進之時,越需要多一些清醒和冷靜,時時檢視和反思,追問目的、審視手段,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畢竟,只有不偏離航道的努力,才能無限接近目標。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