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2016年第四季度黨課:建設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
2016-12-25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對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科學論斷,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總結了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揭示了人與自然關系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的基礎地位。
人類文明進步要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這兩個最基本的關系。如果人與人的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導致社會動蕩、國家衰敗;如果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不好,同樣會導致社會崩潰、文明衰退。這是一個客觀規律,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很多。
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執政黨的行動綱領,中國共產黨是第一個。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這就是說,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是同社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者內在統一、相互促進,既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新的文明境界,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涵,是一種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正是從這樣的歷史縱深思考,我們黨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
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論述有力推動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分別確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和綠色發展的任務,中央還專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近年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加快了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實施,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逐步優化;全面落實資源節約戰略,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強度大幅度下降;加大環境治理力度,重點治理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環境惡化趨勢初步扭轉;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重點生態功能區得到保護,重要自然生態系統有所恢復。特別是各地區、各部門對生態文明的認識有了極大提升,思想和行動正在統一到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上來。應該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認識最深、推進最快、成效最大的時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同志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辯證地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在實踐中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這三個階段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人與自然關系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從生產和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豐富了發展理念、拓寬了發展內涵,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從生產即供給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高度一致。把綠水青山即生態環境內化為生產力的要素之一,對社會主義生產力理論具有開創意義。生產力既取決于資本和勞動等生產要素,取決于科學技術,也取決于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直接提供生態產品,而且影響和決定著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哪個地方珍視生態環境,就能獲得更大的生產力;哪個地方忽視生態環境,就會破壞生產力。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發達的生產力,破壞生態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從消費或需求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論。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工業品等物質產品雖然仍有巨大需求,但強度相對減弱,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而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需求強度不斷增強。目前我國物質產品生產能力強大,有的生產領域還出現了產能過剩,但生態產品是短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發展什么。現在,人民群眾需要生態產品,就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把提供生態產品作為發展應有的內涵,為人民提供更多藍天凈水等生態產品。
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就要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實現這種空間均衡,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增長速度不能超出當地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我們既要促進地區間經濟和人口的均衡、縮小地區間人均GDP的差距,更要促進各地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不能以縮小人均GDP差距為由而盲目開發、破壞生態環境。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而言,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保護自然和修復生態,只要是提供了生態產品就是堅持了發展是第一要務,就應該得到合理的績效評價。要把生態補償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讓重點生態功能區自覺轉變工作重心。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