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崗女工到“網紅書記” ——記圓方集團董事長薛榮
發布時間:
2020-08-23
這是一位擁有太多標簽的創業典型,一把掃帚不僅掃出了13個億產值,還在耳順之年成為了擁有3000多萬粉絲的“網紅”,無時無刻不在傳遞社會正能量;
這是一段催人奮進的勵志故事,四年內九次創業九次失敗,卻仍不改奮斗本色,最終一舉成名,成為很多人的創業夢、財富夢乃至人生夢的精神坐標;
這是一個心無旁騖攻主業的女企業家,二十多年來開拓疆土,占領山東、闖進北京、擠進上海,精心呵護、培養的除了圓方,還是“圓方”;
這個主人公就是薛榮,鄭州圓方集團黨委書記、總裁,一個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實踐者和受益者,并入選了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的“網紅書記”。她的故事已經被人無數次咀嚼和傳頌,卻并不影響人們不斷地加以解讀,說詞兜兜轉轉離不開“自強不息”與“紅色傳承”。
失業與創業: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
1990年對于出生在雪域高原、成長在火熱的軍營、上過山下過鄉、當過知青上過大學、也做過工程師的薛榮來講,是一個大拐點——她失業了。與眾多哭天抹淚找市長的下崗工人不同,她在屢敗屢戰中找市場。
1990年到1994年,在薛榮的創業履歷上呈現的是“商海”浮沉,她不僅養過魚、養過狗,還開過商場、美容院、飯店、飲料廠、建材門市部等等,一個個辛酸的故事都像是泡沫而不是用血淚成就的華章。
“創業那幾年,對我來說既短暫又漫長,說它短暫是因為4年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段,說它漫長,是因為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九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媒體把我那段時間總結成了‘失敗專業戶’。”薛榮說。
很多在社會上打拼的人都認為:男人性格決定命運,女人外貌決定一生。對于薛榮來說,女人外貌是否能決定人的一生她不確定,但是她所肯定的是她的命運真的和性格緊緊相連。
如果說創業是為了生存,那么為了生存下來的薛榮可謂是吃盡了苦頭,風霜雨雪搏激流。她回憶起干建材門市部的那段經歷,那時的雨和水泥似乎還在她身上,也讓采訪的記者濕了眼眶。“一個人冒著大雨,一包水泥一包水泥的往里搬,搬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十個手指頭就疼,又坐在那里哭,哭完了還得搬。搬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我的十個指頭都出血了。剛開始還覺得那一包水泥還能抱得動,搬到最后,那一包水泥怎么感覺有千斤重呀,怎么也抱不動。當最后一包水泥卸完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我就靠著水泥墩子上,抱著水泥,哭著哭著就睡著了。頭發絲里面,鼻孔、耳孔,哪哪都是水泥。”薛榮回憶到。
然而,風霜與共的除了屋漏偏逢連夜雨,還有改革開放的春風——“商機”,一把掃帚掃出來的“長征路”。就在薛榮剛開始創業,正是債臺高筑、家徒四壁的時候,婆婆病危住院讓她覺得面子什么的都不重要,“如果子女連救母親的能力都沒有,你還算一個兒女嗎。”薛榮也就是在護理婆婆的這個時期,聞著味就能找到醫院的廁所,看到了保潔行業的商機。就這樣,薛榮帶著16名下崗姐妹借了300塊錢,買了一整車的笤帚掃把,就又開始了她的保潔公司的創業之路。
如果說,薛榮和員工成了第一批“蜘蛛人”,渴了喝口自來水,餓了吃口燒餅夾咸菜,困了就鋪個紙盒睡在地上這都不算苦不算難;如果說薛榮用她那雙給珠寶商做過手模的纖纖玉手擦過抽油煙機、刷過馬桶、摳過衛生間的屎漬等等這都不算臟不算累;那么沒有10萬元資金注冊營業執照,卻讓薛榮再次嚎啕大哭,成了她最艱難的經歷!她就這樣一百、兩百、三百的借,借了一百多家人,終于借夠了這10萬塊錢,正式注冊下來了鄭州圓方集團,成就了她創業旅程的“九死一生”。
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二十多年的與愛同行,二十多年的步步為營,讓她和她的企業獲得了一個又一個高“含金量”的榮譽:薛榮成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三八紅旗手標兵”、“巾幗建功標兵”、“物業管理行業十佳人物”、省“十大女杰”、“十大創業之星”、“勞動模范”等120多項榮譽,多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光榮當選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她所創立的圓方集團獲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物業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家庭服務業先進單位”、全國物業管理200強企業、“鄭州市物業管理20強”、省市“五好基層黨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示范點”等500多項榮譽。
她如今再回想起那幾年的創業歷程,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的一句話說:“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絕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薛榮就這樣用一把掃帚掃出了13個億產值的圓方集團。
圓方與“圓方”:
一個是精心呵護的“心頭肉”,一個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
1994年5月對于薛榮而言是另一個轉折點,她成立了圓方集團。
“圓方”這個名字的由來看似簡單卻智慧非凡,是兒子,是公司,更是用人之道。薛榮談起“圓方”時一臉的驕傲,她說:“我用兒子的名字給企業起名叫圓方,第一,是想著要像呵護兒子一樣的呵護我的公司;第二,賦予圓方新的含義,‘圓’是指用人的靈活性,‘方’是指用人的原則性,無規矩不成方圓嘛。”這是圓方和“圓方”最初的緣分。而在二十多年的公司發展歷程中,“開局先圓后方,中局人方我圓,定局上圓下方,選才腹圓背方,立威近圓遠方,激勵行圓神方,處世方圓兼顧,協調小圓大方,模式表圓本方”,更加印證了“圓方”的智慧。
圓方的成長歷程最初并沒有因這“智慧”而變得一帆風順。
1997年的元旦,薛榮跑去向朋友家借錢給員工發工資,她回憶說:“那天鵝毛大雪,把我人都凍透了,到了8點多,人家送客人出去,把我拉進來,第一句話就說,哎,你來還錢?我當時淚都下來了,我說大哥,我錢還不夠,還不了你,要不你再借點給我,我說過了春節我一定給你。當時他就罵我,他說你說好了給我,你現在給不了,過了春節,你就能給我?那個時候拿什么去抵押,沒有啊,當時我真的淚流滿面,很認真的說,我說大哥你相信我,如果說你真的信不過我,我明天去把我們家的兒子帶過來押到你這兒,如果還不了錢,我就把兒子給你了。”以圓方換“圓方”,這是圓方和“圓方”的第二次交鋒。
錢就借到了一部分,薛榮無奈就去借了高利貸給員工發工資。沒想到的是很多管理人員聽說這件事,反而沒有去領工資,還在年后初三回公司上班的時候給她買了很多年貨。薛榮始終認為:“對員工的誠信,對客戶的誠信,自己的堅守和員工不拋棄、不離棄,才讓我走到了今天。”因此,“按時足額發工資”是圓方集團最初的承諾也是如今圓方集團貫徹到底的最大口號!
2000年,圓方迅速發展時遇到了人才瓶頸,且保潔的行業地位也不被人看好。從此,她在創新中求變,開展了圓方集團的“三逼工程”:把公司骨干逼進高校,并開展了“132”學歷提升工程,即1個崗位上的員工,3年期間必須拿到學歷和技能兩個證書,學習期間學費全報銷;逼進黨校,開展“強基工程”,先后投入150萬元建立“薛書記有約工作室”,創辦基層黨校、網上黨校;逼成全才,技術骨干必須成為通才才能得到晉升。她在改革中求實,與員工一起不拋棄不離棄,形成了企業里獨特的四個80%,即初中學歷占80%,40歲以上的員工占80%,農民工占80%,女職工占80%。二十多年來開拓疆土,圓方集團一路扛著黨旗,占領山東、闖進北京、擠進上海,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逐漸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和家政行業的領軍者。
當問到薛榮如何評價自己這幾十年的人生時,她特別驕傲的說:“我覺得我這一輩子做了三件最有價值的事情,第一是為了愛情追到河南;第二是我下崗了,但我沒有趴下,我創業并取得了成功;第三是在我55歲的時候華麗轉身,將圓方的大旗交給了圓方的第二代,我成功地完成了交接,而且交得非常好。”
也就是在2014年,圓方集團舉行了隆重的年慶和傳承,薛榮把圓方交給了“圓方”——她的兒子李圓方。她將“一把掃帚”作為禮物,意為不忘初心,交給圓方時說:“無論走多遠走多久,都不要忘記,我們就是做家政,就是掃地的出身,其實這就是我們的寶貝,希望他能夠傳承。”
時至今日,歷經二十多年的拼搏奮進,薛榮已經把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一步步做成了在河南、北京、上海、江蘇、山東、陜西等省市成立了10家子公司,38家分公司,5萬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圓方集團,2017年實現產值13億元。
“網紅書記”與“紅色精神”:
粉絲三千萬,紅色基因代代傳
堅守實業二十多年,圓方集團創造的不只是輝煌業績,還有寶貴的經營理念和創業哲學。用薛榮的話來講,這一路走來,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圓方在變,變的是勇于改革創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不變的是始終堅定信心,聽黨話、跟黨走。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好了就是企業競爭力。作為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圓方集團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持之以恒抓黨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再次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圓方集體從成立黨支部的時候是18個黨員,到現在擁有了21個支部,77個黨小組,近500名黨員,上千人寫了入黨申請書,實現了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互促雙贏。
如何形容薛榮與黨的關系呢?當薛榮光榮的當選為中共十九大大代表時,作為基層黨委書記的她激情滿懷、熱淚盈眶,她說——“我是黨的女兒!”
“我是黨的女兒,黨是我的親娘。二十五年前,你為一名下崗女工指明了創業的方向,才有了今天圓方集團跨入中國物業百強。正因為十六年前圓方成立黨組織,才有了今天圓方非公黨建,黨旗飛揚。
……
……
我是黨的女兒,黨是我的親娘。沒有親娘,就沒有女兒對黨癡迷的愛和崇高的信仰,沒有親娘,就沒有今天的我和奮進的圓方。我要用一生報答娘的恩情,我要永遠為娘放聲歌唱。”
這是薛榮去演講經常朗誦的一首現代詩,是她真實的人生寫照,也是她內心的感恩與最真切的感受!
都說,一個企業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創始人在創業階段的烙印對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2002年4月,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當根正苗紅的“紅二代”薛榮拿到街道黨工委給她批的也是接到的第一份紅頭文件時,她才發現原來她對黨的熱愛早已深到骨子里、血脈里。
2002年,黨建工作給圓方集團帶來了經濟效益,企業業務增長速度保持在每年30%。薛榮也在這一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2003年,圓方集團在特殊的“非典”期間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承擔著全國82家醫院的衛生保潔工作。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作為圓方物業的老板,薛榮寫好了遺書,在黨支部的號召下與眾多黨員一起承擔社會責任,紛紛寫“請戰書”。他們用生命在踐行:我是共產黨員,平時看出來,困難站出來,危機豁出來。這也是在圓方的所有黨員胸前別著一枚黨牌上的字。
2005年,圓方成立了黨組織,組織部給圓方授了一面黨旗,對他們說:“你們出去,一定要記得為河南人爭光,為這面黨旗添彩。”“我們就這樣喊著:為河南人爭光!為黨旗添彩!我們進了北京,簽了合同,這就是信仰的力量!”薛榮驕傲地對記者說。
2006年,薛榮當選了黨委書記。
2008年汶川地震,她在第一時間帶領殘疾人藝術團和救災物品到達災區救援,行程達2600公里。
2009年她成立了圓方殘障人促進會,撥付專項資金,組建專業團隊,幫助更多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
2012年,薛榮光榮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非公黨建工作會,受到習總書記的接見。2012年底,薛書記有約工作室就正式成立了。
2013年7月1日開啟了自己的自媒體,叫薛書記今日播報,以傳遞正能量,每天60秒。迄今已經堅持了2000多期。薛榮帶領圓方把黨建活動做得有聲有色,圓方也成了示范點,僅2015年就引來50多批次參觀者前來學習,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贊揚。
2016年,薛榮講了86場黨課。
2017年1月11日,薛榮與時俱進正式成為一名網絡主播。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薛書記”,她的每次講黨課直播都有至少十幾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直播間粉絲已達14萬余人,點贊量超過800萬,累計觀看人數超過3000萬。同年,薛榮當選了十九大代表,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做黨的“紅色布道者”和十九大精神的“踐行者”。這一年,薛榮講了226場黨課,創造了時間最短、宣貫場數最多的全國記錄。
2018年8月1日,薛榮向觀眾莊重承諾:生命不止,語音不停。她的兒子圓方糾正她說:“以后你不準再說生命不止,語音不停;即便你百年以后,我也替你會傳承下去,咱們還有孫子、孫女,曾孫子、曾孫女,咱們也會子子孫孫傳遞下去,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
2018年10月,薛榮成為了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11月,參加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獲得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三次夸獎。她用實力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精神,不一樣的使命,不一樣的黨建。
“小目標”與“大夢想”:
行業深耕無邊界,獻禮七十年華誕的社會正能量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不同于商人,企業家要為更多的人承擔責任。薛榮認為,有很多企業家都是白手起家,如果沒有消費者的信賴,沒有社會大環境的和諧,沒有天時地利的發展平臺,也做不成自己的事業。所以,一個企業家尤其應該感恩社會,關愛弱勢群體。如果把這種愛心文化和感恩文化根植于企業,根植于每個員工心中,那么,這必定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
走進圓方集團,那一道與眾不同的“紅墻”,四處閃耀著正能量,很是與眾不同。自圓方集團成立以來,一直奉行著“奉獻愛心,扮靚世界”的企業使命,先后成立婦女兒童庇護中心、圓方聾人俱樂部、殘障人發展促進會,并于2013年正式注冊成立圓方社工服務中心。集團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門人員、撥付專項資金,用來開展助殘幫困活動。先后開展助殘幫扶活動500多次,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00多萬元,幫助殘疾人3萬余人次,培訓安置30萬下崗工人、農民工和大學生;在汶川、雅安地震中也可看到圓方人的身影。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助殘先進集體”。
最近,已到耳順之年的薛榮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當你們想放棄的時候,堅持不住的時候,聽薛書記的微黨課‘今日播報’。我今年60歲了,我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再播40年,再陪你們40年。”薛榮說,她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堅持傳遞黨的好聲音,講好黨的故事;用語言和演講的力量感動別人、改變別人。“一個人干可以改變自己,帶領一個企業干可以改變一個企業,但是我站在演講的舞臺上,能夠改變更多人。”薛榮說,“我有一個小夢想,在五年里講500場黨課;當然我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努力做黨建,拼命做宣講,力爭在二十大還能進北京。我也承諾,如果真能當上二十大黨代表,我還要來到這里宣貫二十大的精神。而且我希望能把繁忙的我們習總書記能請到我的薛書記直播間!”
在談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使命,薛榮認為:“這一路走來,我覺得在不同的時代,我們肩負著不同的使命,如果說前幾年我努力做企業,幫自己企業做強做大,這是我們的使命;而現在能夠帶動整個行業去做大做好,才是如今我們真正的使命!”在談到民營經濟的作用時,薛榮說,現在都在講民營經濟的“5,6,7,8,9”,就是民營經濟貢獻了50%的稅收、60%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還有一個數字讓我最感動,那就是95%的新增崗位是民營企業創造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民營經濟的‘兩個不動搖’,也讓我們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正逢建國70周年華誕,薛榮和圓方集團的責任與目標更加明確。薛榮滿懷激情的告訴記者:“我這些年承擔了四個協會的會長,清潔行業協會、保潔協會、女企業家協會,還有旗袍會的會長;我覺得我可以帶領更多的人去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去奮斗,這是我們的責任。建國70年大慶也恰好是我們公司25年的大慶,我們從元月開始就壘起了戰果,要以我們優異的成績去向70年大慶獻禮!2019年,我還想把去年入選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走訪一遍,讓民營企業和黨心連著心!我還能做很多,因為對我來說其實很簡單,仍然是這一樣:聽習總書記的話,跟共產黨走,心無旁騖地做好主業,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產業,多創造就業崗位、多上交稅收、多承擔社會責任,為我們河南中心城市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做出彩河南人,做出彩中國人!”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