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主題中的六個關鍵詞
發布時間:
2021-12-08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開宗明義地提出大會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這一主題明確宣示了我們黨在新征程上帶領人民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指出:“報告闡明的大會主題是大會的靈魂,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綱。”學習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把握這一“靈魂”,抓住這一“總綱”。大會主題中的六個關鍵詞語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旗幟
新時代新征程黨高舉的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大會主題寫入這一根本要求,既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演進的連續性、繼承性,又體現了新時代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性、恒久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后,這在黨的文獻及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出現了多種說法:黨的十三大報告標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黨的十四大報告標題提到“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黨的十五大報告標題提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黨的十六大報告標題提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些不同表述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從黨的十七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被尊為“旗幟”,第一次在大會主題中寫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旗幟是更高意義上的主題。進入新時代以來召開的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其主題都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放在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主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黨的十九大主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是報告標題的第一句話,也是大會主題的第一句話,充分凸顯了這一主題的重要地位。
可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黨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新時代以來一以貫之的主題。新時代以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上,這一旗幟將繼續高高飄揚,指引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終高舉這面勝利的旗幟,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思想
大會主題所指示的“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求在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此作出全面部署。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這一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性,已經被新時代以來10年偉大變革的實踐所充分證明,并將繼續為新時代新征程的實踐所充分證明。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繼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這一創新理論的主要內容后,黨的二十大又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六個必須堅持”的深刻概括,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新時代的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就必須首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精神
繼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號召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后,黨的二十大主題寫入了“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新修改的黨章載入了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內涵,這是黨在自己最高權力機關及最高章程上的莊嚴宣示,明確回答了黨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重大問題,不僅是貫穿大會報告的重要紅線,也是今后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重要遵循。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這一重要內涵的新的時代要求,就是要牢固樹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信心信念。這一黨的創新理論是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必須堅持不懈地用這一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這一重要內涵的新的時代要求,就是奮力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中心任務。實現強國夢想是黨百年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必然歸宿,必須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這一重要內涵的新的時代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必須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一重要內涵的新的時代要求,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黨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源于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黨必須不斷推進自我革命,才能經得起各種考驗,擺脫精神懈怠危險,跳出歷史周期率。
堅持好“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這一重要主題,以黨創建時那種精神勁頭干好一切工作,我們黨就一定能夠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實現新的使命任務,永葆黨的青春活力,續寫百年輝煌的新篇章。
現代化
“現代化”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重要主題彰顯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的中心任務。黨的二十大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成為這次大會的重要標識。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理論和實踐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闡述和部署。
在理論上,報告進一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第一次鮮明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實踐上,報告不僅重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兩步走的總的戰略安排,還鮮明提出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黨的二十大描繪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這些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標志著黨領導人民成功找到的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復興
在黨的二十大主題中,前后用了三個“全面”,即“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個“全面”規定了新時代黨的創新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第二個“全面”規定了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第三個“全面”規定了黨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奮斗目標。大會主題中的前兩個“全面”,以及報告全文使用的其他一百多個“全面”,都是為了實現“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根本目標。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在工作部署中,我們使用“全面”一詞較為普遍,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根本目標上,在這次大會之前還沒有以“全面”來修飾及限定,黨的二十大第一次把“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入主題,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方方面面都要強起來”的重要要求。
大會報告全面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指出其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報告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5年、10多年、20多年等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進行全面戰略安排;指出“兩個確立”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這些對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了全面擘畫。
黨的二十大主題使用三個“全面”,以及報告出現的其他一百多個“全面”,這是以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主題及報告所沒有的。這不僅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以及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狀態,也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中的“堅持系統觀念”的要求。這一科學思想方法要求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
團結奮斗
“團結奮斗”是黨的二十大主題的鮮明特色。除了在主題中要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外,“團結奮斗”一詞還體現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標題、導語、正文、結束語各個部分。報告全文共使用7次“團結奮斗”、27次“團結”,突出表達了這次大會的主基調。
在以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主題表述中,“為……奮斗”較為常見。以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其他4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為例:黨的十六大主題含“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黨的十七大主題含“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黨的十八大主題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黨的十九大主題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可見,強調“團結奮斗”及“團結”,這使黨的二十大主題在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顯得尤為突出。
“團結奮斗”這一主題在這次大會的各個方面得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認為在全體代表共同努力下,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了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明確方向、鼓舞斗志的目的。
我們黨歷來像珍惜眼睛一樣珍惜黨的團結,認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把“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作為“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這標志著我們黨對“團結奮斗”的思考升華到了新的高度。
對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牢牢把握”的要求,其中一個“牢牢把握”就是“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提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一定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總之,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把握好大會主題,而深入理解黨的二十大主題中的這些關鍵詞語,往往能起到以“魂”攝“體”、綱舉目張之效。
來源:天津支部生活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