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以人民為中心講好中國故事的五個維度
發布時間:
2024-01-10
何成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這一重要論述,既為我們推進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基本遵循。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在講好中國故事和展現中國形象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人民性,追隨人民的腳步,站穩人民立場,永葆人民情懷,多舉措多方式講好中華民族故事,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追夢圓夢的故事,講好中國面向世界宣介中國方案的故事。
要聚焦中國人民群眾自己的故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博大精深的中國精神是中國人民創造的,精彩動人的中國故事是中國人民書寫的。要講好中國故事就必須扎根中華大地,主動宣介中國人民的主張和智慧,彰顯中國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分享中國經驗,傳播中國智慧和方案,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一是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講好中國故事,要涵養深厚的文化底蘊,主動弘揚愛國精神、民族氣節和“民本”思想、“厚德載物”等理念,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二是講好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故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講好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故事,就是要講好百年大黨的百年榮光、講好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故事、講好新時代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情懷,激發中國人民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三是講好中國人民追夢圓夢的中國經驗。回顧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追夢征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奮斗歷程中,中國人民始終以堅定理想信念與勤勞實干本領努力追夢圓夢。要講好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增強人民的主體地位,激發人民的主體意識,為更加美好的生活繼續拼搏。四是講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新時代1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了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是引領世界大變局發展方向的人間正道。要加速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力度和廣度,使其成為世界表達中國故事的源頭,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責任擔當與國際胸懷。
要扎根人民群眾傳播中國故事。人民群眾是中國故事的主角,只有扎根人民群眾、真正堅持人民性,尊重人民意愿、傾聽人民呼聲,發揮最廣大人民的組織力和凝聚力,才能將中國故事講清楚、傳播開。一是培育全民族高度文化自信,讓更多的人愿意講中國故事,形成文化傳播自覺,使中國故事的傳播更具感染力,將中國聲音發出得更洪亮。二是確立人民群眾講中國故事的“大宣傳觀”,營造全員是中國故事“講解員”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主動講中國故事,更多的人成為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講述者”和“國家形象代言人”。三是因人而異,在傳播中國故事時要考慮目標群體的差異性,根據受眾人群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將情與理相結合、真實性與時新性相結合,從已有實際出發,具體環境具體講述,不斷擴大受眾面。
要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一方面,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首先是為了人類自身過得更美好。為了誰、由誰享有的問題,是發展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同時,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黨的性質和宗旨,更決定了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民群眾的需求和關切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就對如何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目標。正是以上兩個方面的要求,決定了要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講好中國故事,培根鑄魂、化人養心,始終堅持為人民、寫人民、服務于人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持在人民生活中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給人民以信心和力量。
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故事主角。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是故事的主角。新時代我們強調堅持文藝的人民性,就是要堅守人民立場,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故事主題、萃取故事題材,講好時代和人民的故事,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的人民故事。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文藝創作要緊扣人物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這一故事主角,堅持為群眾寫作、為人民放歌,在扎根群眾中講好中國故事,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好。以“講好老百姓喜愛的故事”為己任,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講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讓每一位人民群眾都可能成為故事主角,讓每一位群眾的思想都受到時代的影響,反映著這個時代的變遷;講好老百姓真實的故事,一方面要深入社區、田間地頭、車間、碼頭采擷故事生活原料,另一方面要以普通平凡人為主角主線,真情真義真實表達;要講好老百姓具體的故事,把中國故事講在人民群眾奮斗的征程中和老百姓的具體生活中,既要反映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也要體現人民群眾的細膩情感,讀懂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
要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其核心意蘊就是要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鮮活生動的元素、真實全面的場景和可愛可敬的形象,把中國故事講精彩,把中國經驗總結好。一是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的原則,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走轉改”活動,堅決克服脫離生活、不接地氣等問題。二是堅持面向基層、深入群眾、服務群眾的導向,寫群眾歡迎的事,說群眾想說的話,表達群眾真實的意愿。同時,還要在了解群眾、引導群眾的過程中服務群眾、教育群眾。三是堅持以文載道、以文傳聲,讓人主動聽、愿意看、有所思、有所悟。重要的是要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中國話語來講述中國故事、總結中國經驗,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上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